close















種子時間膠囊將協助研究環境變化中的植物演化
作者: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 現職: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
文章來源:多倫多大學 2011年10月14日
發佈時間:2011.11.16
科學家們對遠古時期生物的知識,都是來自化石的推論。但如果他們能夠重建真正的樣本,並將之與牠們現今的後代相比較,情形又會怎樣呢?基於這樣的概念,多倫多大學生物學家目前正在協助創造一個種子銀行,讓未來的研究人員可以對植物做這樣的事情,以測量氣候變化對植物演化的影響。

多倫多大學生態暨演化生物學家,也是多倫多北邊的國王市(King City)考夫勒科學保留區(Koffler Scientific Reserve)主任的衛斯(Arthur Weis)表示,今天的植物,是未來植物的祖先。他說,數十年後,植物生物學家,也可以像他們今天一樣,蒐集同樣植物的種子。藉由在同樣情況下,不斷蒐集祖先及後代植物的種子,科學家們將可知道,這些植物有那些特徵改變,及那些特徵沒有改變。

這項名為「基線計畫」(Project Baseline)的工作,是由一群包括衛斯在內的植物演化生物學家所擔任。他們自國家科學基金會(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)獲得120美元的經費,在今後4年內蒐集種子,然後將之儲存於種子銀行。儲存年限從5到50年不等。之後,科學家們將可分析研究這些種子,了解某一物種如何對環境變化,如氣候改變,外物種入侵,及新的土地使用方式等,做出反應。

研究人員已經認定34個普通,容易生長,經生態學家及演化生物學家研究過的目標物種,及一些與這些目標物種關係較近的其他物種。衛斯表示,科學家們選擇了具有多項特徵的物種,如不同的開花季節,或授粉方式,及在生態系統中的不同角色等。衛斯表示,他們的目標是自20個廣為散播的地區,蒐集數以千計植物的種子。這些地區包括國家公園,保留區,及長期研究地區等。在這些地區,這些植物50年後還會存在。

考夫勒科學保留區將是這項加拿大研究工作的基地。該保留區也將蒐集一些有當地考慮的額外物種,包括黑芯金光菊(Black-eyed Susan)、Queen Ann’s lace 以及延齡草(Trillium)。

衛斯及一些同僚於2008年提出了,了解植物時間尺度內的演化,科學家若有適當的材料,可以測量出這種演化後的這個想法。衛斯在2005年做的一個實驗顯示,美國加州5年乾旱,導致芥茉植物蕪菁開花時間改變。衛斯的實驗,使用的是乾旱前蒐集並儲存在研究員實驗室冰庫的種子。擁有這些種子只是一次偶然,但它卻成為未來演化研究成立種子銀行的想法萌芽。

此一計畫與目前已在進行的計畫不同之處在於,目前已在進行的計畫只是蒐面臨絕種威脅的物種種子。衛斯表示,其他計畫有若「諾亞方舟」型計畫,專注於保育工作。衛斯的計畫所蒐集種子的物種卻是生長茂盛的物種,且50年內還不會消失。衛斯研究計畫的宗旨,並非保育,而是更佳的了解演化變程中的各個細節。


資料來源:
多倫多大學 2011年10月14日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喜來樂 的頭像
    喜來樂

    喜來樂生命教育中心部落格

    喜來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