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Durban 大會決議實情分析 |
作者:編譯:謝美齡 現職:組長 |
文章來源:The Canberra Times 2011/12/16 |
發佈時間:2012.03.01 |
Durban 大會周日結束,主席為南非外交部長,宣稱大會獲得歷史性的成功。事實上,幾乎是完全失敗。 Durban 決議實情 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規定,已開發國家要控制其碳排,至2012年平均要減少6%,開發中國家因產生碳排不多,毋需作任何控制,2012年進入第二階段後,要作更多的減量,在當時,此應屬謹慎而合理的反映。然期間,中國快速發展,碳排量已超過美國為世界第一,世界碳排量不但未減,去年平均上升6%。 試觀 Durban 的反應是啥?對已開發國家 Kyoto 的減碳目標再持續5年,即不提高應減少量,而開發中國家亦無任何法定碳排限制。然後大家於2015年(仍待協商)簽訂一個更具野心的協議,及2020年開始實施新的「可強制」的標準。屆時,可能世界碳排量已是Kyoto簽訂時至少2倍,而Durban會議最糟的決議,排除簽定具有法律效益並強制限碳排量的理念。 協商經過及印度政府應有的審思 快速發展國家抵制形成一個具法律效益的世界的協議,2009、2010年是中國,此次是印度,三整天無日無夜的討論後,最後印度接受「協議可強制執行,但不具法律效益」。 三年前採訪一印度智庫中心的主任,其中心接到World Bank的研究調查,要求提供,「若地球平均溫度上升2度C,印度糧食生產會受到多大影響」答案:25%。這份調查報告從未公佈,假設因為許多國家施壓。 印度政府一定清楚事實,目前其糧食生產僅足以滿足1.1bn人口,若未來20年其人口增加2.5億 (1/4 of 1 bn),而糧食生產減少25% ,表示將有5億人飢餓中,屆時印度不可能期望自其他國家進口糧食,因為其他國家也正遭遇相同情況,進入國際市場有限的量,促使價格prohibitive,印度更應該盡量不讓地球溫度上升2C,事實非如此。該政府簽署了不讓地球溫度上升2C的宣示,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,仍然故我。可能他們無法預見地球溫度上升2C,真正會如何,也可能專注於認為,原有的富有(old rich)國家應該為開發中國家的因應作為所遭受損失的補償,縱觀歷史的審判很合理,因為這些富有國家在現在的大氣中製造了80%的溫室氣體。 除非富有國家馬上採取行動減碳排,否則一但地球平均溫度上升2C,印度就得面對飢荒,因為大多數富有國家都遠離赤道,不會受到相同的嚴重影響,說他們自私、短視,印度卻是等同自殺。過去15年的氣候談判,大家看待此問題嚴重性的程度,一直是下降。 資料來源: Durban climate summit was an almost total failure, The Canberra Times 2011/12/16 |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