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應用發光菌研製功能性照明商品
作者:簡毓彥 現職:留日學人
文章來源:日經產業新聞2011年6月28日
發佈時間:2011.08.09
近來,生息於日本近海的發光菌因生態日漸明朗,且可作為應急用照明器具及霍亂弧菌Cholera的毒性研究材料之用,受到學界矚目,研究腳步加速。

發光菌可大致分類為發光桿菌屬(Photobacterium,或稱光合細菌)及弧菌屬(Vibrio),共有數十種,全長2至3微米,寬1.5微米。以食烏賊或魚肉繁殖,增加至一定的密度時即會合成一種「螢光酵素(Luciferase)」,並轉換為稱作「二氧四氫喋啶(Lumazine)」的發光蛋白質,根據二氧四氫喋啶的性質不同,發出或黃或藍的光,顏色各異。再者,發光乃取決於氧氣量,氧氣量充足則發光時間短但光線強烈,氧氣量少則發光時間長但光線黯淡。

東京工科大學的佐佐木聰教授提出使發光菌穩定發光的方法,即:在油內加入發光菌、攪拌均勻,並以打上細孔(直徑1釐米,長約2至3公分)的高透氧性透明樹脂(PDMS)封存之。發光菌在油中比在水中移動困難,氧氣可傳送至每個個體,持續穩定發光一晚,而只要增加透明樹脂上的細孔,發光強度則會增加,可望作為實用的照明器具。佐佐木教授表示:「在發生災害、無電池或蠟燭的情況下,只要有烏賊或魚,表面即可附著發光菌,作為照明器具使用。」

此外,發光菌會依生息環境不同而產生強弱不同的光線,若保持適合繁殖的溫度、減少養份,發光菌會先發出強光再減弱,佐佐木教授認為可應用該特性,製作出機能型油墨,例如:經過一段時間,文字或圖案會浮現或消失等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喜來樂 的頭像
    喜來樂

    喜來樂生命教育中心部落格

    喜來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